Top
首页 > 生活 > 生活资讯 > 生活快讯 > 正文

2021年“健康中国与公众健康”论坛暨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生活快讯 华商网 2021-07-19 09:39:08
[摘要] 2021年7月18日,由中国未来研究会健康治理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主办,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马鞍山长三角健康治理研究院协办的2021年“健康中国与公众健康”论坛暨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021年7月18日,由中国未来研究会健康治理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主办,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马鞍山长三角健康治理研究院协办的2021年“健康中国与公众健康”论坛暨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其区县和部分地市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130余人参加了论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共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公共健康体系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最为热门的议题。本次论坛顺应这一时代要求,突出强调公共健康在新阶段、新格局下的的时代性与紧迫性;借鉴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明确提出了构建强大公共健康体系的路径;展示和交流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系列系统研究的成果,发布各省级和苏浙皖三省各城市、上海各区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排行榜,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助力各方参与健康中国新征程,推进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刘霞应邀出席论坛并致辞。张浩在致辞中回顾了近两年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实践,以及上海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加强体系建设方面的诸多努力。他表示,上海市已将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相关研究纳入到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当中,并应用于16个区的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期待社会各界,尤其是是科研机构,能够更多更好地发挥自身在科学研究和理论方法上的优势,继续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落实、体系发展提供支持;也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出谋划策,为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健康、人文城市”、“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和“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努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浩致辞

  刘霞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华预防医学会对与会专家在过去十多年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卫生事业管理分会历届委员会在繁荣学术、基层培训、科普宣传、建言献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她回顾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健康中国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围绕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的一系列关键举措。她希望卫生事业管理分会的专家学者,把握好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组织“四个服务”的职责要求,不断精进学术、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方法、不断提升

\

  辅助决策水平,共同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刘霞致辞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郝模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健康中国的新征程——公共健康的时代性与紧迫性》的主旨演讲。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主任医师分别作了题为《新冠疫情下的全球新态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后对公共健康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思考》的演讲。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张瑜报告了《卓越公共健康体系的实现路径》。

\

  会上举行了《追求卓越——构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新书发行仪式。中央党校出版集团总经理兼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崔宪涛与该书主编郝模教授共同启动发行,并向与会代表和相关单位赠书。崔宪涛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该书的出版历程,他认为该书政治站位非常高,同时学术性非常强,而最大的特点是不仅提出问题,而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并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他表示,好的学术成果要发挥实践性,有必要成为广大实践和管理工作者的读物和参考。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崔宪涛致辞

  据了解,该书是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科研团队,协同11所高校、29家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汇聚100余位知名专家、200多名学术精英,在35年协同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历时5年多完成的系列系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和升华,也是“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理论的高度凝练和系统阐述,更是对如何构建强大体系的明确回答。

  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中国未来研究会健康治理分会会长龚朝晖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包括2020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以及2019年度上海各区和苏浙皖各城市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这是课题组在2019年发布2017年度相关系统评价结果后,再次发布重要应用成果,引起与会代表高度关注;这也是继医院排行榜、医学院校排行榜和临床学科排行榜之后,我国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突破,将为各地在公共健康体系建设方面明确现状以及优势、不足,分析进步潜力,确立发展目标,寻找发展策略,推动区域健康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科学支持。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险峰及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旭初则分别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了公共健康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分享,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理论走向实践提供了实际案例和探索启示。论坛上,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还与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西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实验区签订了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适宜体系建设路径和方法。

\

  郝模教授在主旨演讲中围绕“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基本要求,从时代性和紧迫性入手,重点阐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郝模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一是转变观念。传统的“公共卫生”概念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亟需转变为“公共健康”或“公众健康”。由于“卫生”一词多义,易被混淆和误解,而“公共卫生”在引入之初便存在误译,并没有体现“公共的、公众的健康”的本义。在人们的观念中,“公共卫生”习惯性被理解为狭义,形成了巨大的历史惯性。而这样的概念不仅不能直观反映疾病谱及实践内容变化,也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对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追求,更不能体现“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时代特征。要构建起强大的体系需要各方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需要清晰的概念。应在研究和实践中,旗帜鲜明地将“(广义)卫生”转变为“健康”,将“公共卫生”转变为“公共健康”,将“公共卫生体系”转变为“公共健康体系”。

  二是明确路径。强大的体系必然要求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健康优先导向的政策环境、科学精准把握公众需要、及时监测和控制健康风险因素、充足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健全高效的组织架构、完善且有效力的管理体系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这些基本要求实际上也就是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内涵。研究团队在35年协同的基础上,历经8年的系列系统研究,细化了“强大”的目标要求,提供了“强大”的标准和路径。而若能做到“强大”的要求,健康治理体系必然实现现代化;实现“强大”的过程也体现了追求卓越的过程,必然提升健康治理能力。

  三是突出重点。系列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共健康体系在2017年时已显示出良好基础,在10个代表性国家中体系总体适宜程度排位第4,远高于人均GDP第10名的排位。尤其是突发应急和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适宜程度均位列第一,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领域均列第二。具体来看,在8类要素中,我国的公共健康体系已经具备了众多优势;而其中最大的优势是遇到重大问题时能够做到目标统一、协调有效、上下一致,这实际上就是“体制优势”。但同时,我国的公共健康体系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均衡”,即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领域间发展不均衡和要素间发展不均衡。而在众多短板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日常工作中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如何实现“平战结合”,使上述体制优势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将成为尽早补齐短板、追求卓越的当务之急。

  四是不断完善。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中已经展现了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雏形,具体表现为遵循了科学的规律、形成了各方协同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了一整套高效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整体取得了重大成果。在10个代表性国家中,每十万人口的累积确诊人数和死亡病例数都是最低的。结合课题组研究认为,我国的突发应急领域正逐步走向适宜,而这也提示我们如何实现“适宜”的机制已经基本完备。今后,如何将高效的机制体现在日常工作当中,将是体系更加“强大”的关键。应当在传染病和应急领域继续维持,同时弥补不同区域间的差距、弥补不同领域间的差距、弥补不同要素间的差距。研究以上海和北京为例,展示了体现机制优势的预期效果。预测研究表明,任何地方越早体现机制优势,体系发展的效果也将越好。这是建设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起强大体系的必然要求。

  五是政研协同。历经30余年的探索与积累,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中心实体运作、常态运行。在此基础上通过8年的系列系统研究,攻克了10大理论和实践难题,完成了3大理论创新和5大技术突破,打造了领域内独有的公共卫生体系动态信息大数据平台、体系发展战(策)略研制平台和重大问题(风险)预测预警三大平台。脱胎于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中心,成立了中国未来学会健康治理分会,并将组建健康治理研究机构。团队将坚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继续打造学术和资政制高点,发展成为公共健康领域专属的一流智库。目前,团队已经能够为任一区县、地市、省份和国家围绕公共健康领域的特定任务、类型、领域和体系,提供技术方法支持、人才队伍培养和资政服务等全方位支撑。2019年时,团队已与长三角三省一市以及湖北省的相关政府部门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过去两年中各方切实履约,已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成果。

  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张瑜代表编委会,简洁凝练地介绍了《追求卓越——构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一书的基本特点。该书围绕“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这一核心要义,对什么是公共卫生体系、如何才算强大给出了明确、系统的回答。追求卓越,既是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特征,也是该书背后系列研究特点。在公共健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追求卓越,实现路径至少应当把握三个关键,而该书均有对应的章节具体加以阐述。一是尊重公共健康体系的发展规律,要深刻认识包括公共健康、公共健康体系和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在内的三大核心理念的现实意义,以先进的理论引领研究和实践。二是突出公共健康体系建设的问题导向,运用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方法学体系,系统评价现状、明确优势短板、确认关键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及形成机制。三是坚持公共健康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在深刻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研制治本策略并预测实施效果。

  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张瑜发表演讲

\

  张文宏主任医师在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后对公共健康体系建设的发展和思考》的演讲中着重回顾了他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以及长期从事感染病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心得体会,对医防融合、理论实践结合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重点以流感、天花等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大流行传染病,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相比较,分析了不同国家的传染病防控思路、策略和措施。他强调,当前公共健康体系建设和发展,应当着眼于更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更广阔的学科视野,真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审视和应对传染病全球大流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表演讲

\

  金灿荣教授在演讲中系统总结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四新”基本特征。一是新的国际格局,在过去百年中东西方的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西方主导正变为东西方平衡。二是新的现代化模式,旧有的、被认为是唯一的西方现代化模式正受到挑战,包括进来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就。三是新的工业革命,过去的工业革命由西方主导,因而获得了文化技术的绝对优势;而当前中国不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紧追不舍,更是在一些领域逐步取得领先。四是新的全球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所有的全球问题都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未来学会理事长金灿荣发表演讲

\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内容,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中国未来研究会健康治理分会会长龚朝晖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龚朝晖介绍,这一排行榜是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团队的重大、原创性学术成果。前期,协同创新中心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论证并明确了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应具备下列8个要素和63个定位;在此基础上将上述要素和定位量化表达,首创了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和模型,完整、清晰地细化了“强大”的目标要求。

  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龚朝晖发布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

\

  2019年,协同创新中心将这一体系成功运用于2017年度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大陆32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国际上有代表性的10个国家和10个全球城市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的系统评价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

  2021年,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上述地区开展了2020年度的系统评价,并聚焦长三角区域(上海16区、江苏13市、浙江11市、安徽16市)优先开展了城市(区)层面的系统评价。基于此,协同创新中心再次发布适宜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包括2020年度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仅公布前15名),以及2019年度上海各区和苏浙皖各城市公共健康体系适宜程度系列排行榜(全部公布)。考虑到资源配置是公共健康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目标、履行功能和提供服务的基本保证,并且资源配置的适宜程度在八要素中评分相对最低,本次发布的排行榜中优先聚焦分析了资源配置要素的状况,后续还将发布其他要素的分析结果。

  龚朝晖表示,此排行榜旨在帮助准确把握所在区域公共健康体系的总体状况;协助定量明确特定体系与适宜标准之间的差距;并帮助前瞻分析体系的发展趋势和进步潜力;协助科学对接现实中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协同创新中心还能提供专业精准的资政服务,协助有需求的地区把握关键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明确体系发展策略,助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编辑:鲍彪

相关热词搜索:公共健康

上一篇:陕西省水利厅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30余所二本高校齐聚西安文理学院,举办2021年陕西二本招生咨询会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