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金蚕之乡石泉县池河镇,满目是青黛色的山,满面是初夏雨霁挟来的润,满腔是树木草芽吐纳的自然。初到片刻,便觉得身心轻松而畅快。
下了高速,眼前的一座座山像一个个巨人般顶着天,而河就在巨人脚下蜿蜒,路在巨人腰间穿行。绿色里,金蚕造型的灯和标识时隐时现,活泼的样子,像一只只胖蚕在叶丛中蠕动。此行,是去素有“李子界爱马仕”之称的蜂糖李秦牧园区。一刻钟后,车子奔过谭家湾村,盘上了一座大山,一路上,有鲜红、粉白的月季,硕果累累的李树,以及好客的风和云。
园区负责人秦绪杰早已在园区等候,见着笔者,他指着远处说:“要是二三月来,这里就是各色的花海,白的、红的、黄的,一大片一大片,美不胜收。”伴着话音,举目四顾,想象里那应该是一幅云霞满地的盛大景致。不过此刻,风正带着李子的香甜扑来了,比起想象,诱人得更实际些。一根根枝条上,挨挨挤挤地爬满了乒乓球大的李子。一颗颗滚圆的李子,像一个个满腹经纶的人,昂首挺胸。迎着光,李子的果皮黄亮,饱满丰盈,似乎已裹满糖蜜,透熟在望。信步树下,抬头低首,随意间就能碰触到它们。趁馋劲儿,摘下额头边的一颗品尝,脆甜多汁,满口生津,顺着舌尖的余味,一瞬又品到了花的香,使人弥补了二月蜂蝶舞花下的些许遗憾。
1200亩果园,在历时2600个日夜后,已把昔日的荒山打扮得生机勃勃,富有生趣。果树从山腰沿山体起伏,一行行茁壮成长,像课间操的队列,但茂盛的样子,更像课间操时孩子们朝天空撑开手臂的一刹欢呼。近看,树姿各不相同,有的前枝俯下后枝翘起,像凤凰觅食。有的四处全落,像仙女盘坐。还有的一枝独倚,似等佳人,颇耐人寻味。
据介绍,目前该园区除了车厘子、紫皮李、白沙桃等,仅蜂糖李就有4万株,年产80万斤,通过电商加线下的方式销往全国,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光这一项年利润就可达300万。去年,园区更是带动残疾人50人就业,户均增收7500余元,解决了近3个村的剩余劳动力,还逐渐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李子400亩,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创业,为什么要选择在他乡?秦绪杰说,这多亏了池河政府的统筹及大力扶持。2015年时,作为茶行老板的他,一心只想做大茶叶生意,当时从旬阳来此是准备建茶园的,后来结合池河镇发展战略,才重新规划,打造起一座产旅融合的花果山。宏图绘好,但万事开头难,更何况这是一座荒山,自己又是外乡人。回忆创业初期,秦绪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过身望向远处,片刻后只说了句:“来,都来尝李子,这李子可甜了。”过了会儿,他才说:“做任何事都好比驾船出海,一旦认准方向,就只能向前,再没有回头路。”断断续续的话语间,笔者对面前这个五十开外,笃定而又厚道的老大哥,油然而生了敬佩。
其中,他讲了三条经验,值得深思、学习。第一是走出去与前沿接轨。2019年为了引进高端蜂糖李,三次驱车四川、贵州等种植区考察。当买下母树枝条后,连夜往回赶,一刻也不敢耽搁,回到家,迅速组织人手把已经挂果了两年的青脆李,重新嫁接;第二是走出一条园区加技术公司合作共赢的模式,园区购买技术公司的生产资料,技术公司派技术员长期入驻,随时指导;第三是致富不忘本,做人有爱心。比如带动农户种植,招残疾人士进园区做工,能锄草的安排锄草,能疏果的安排疏果。
自助者天助,助人者人助。在今天这个时代,靠山吃山如果还能成为一位楷模,一段佳话,那这里面必有领头人的一股拼劲儿,和一腔乡村情怀。
编辑:石如瑄
相关热词搜索:金蚕之乡蜂糖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