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生活 > 相关新闻 > 正文

邓仕兰:一锤一锉刀,坚守三十余载

相关新闻 渭南日报 2024-09-11 10:35:34
[摘要]在临渭区火车站广场路边,有位坚守30余年的修鞋匠邓师傅,仍每天“敲敲打打”“哐哐当当”守着老行当。

  邓仕兰帮顾客修鞋。 本报记者 李二娟 摄

  本报记者 李二娟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修小补是烟火,也是民生。曾几何时,街头巷尾常见的修鞋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在临渭区火车站广场路边,有位坚守30余年的修鞋匠邓师傅,仍每天“敲敲打打”“哐哐当当”守着老行当。

  “邓师傅,帮我看看这鞋还能修不?”9月5日上午,记者正和邓师傅聊天,熟客冯女士就来了,她自然地找凳子坐下。

  邓师傅接过鞋,详细地了解顾客需求,顺手便将准备工作做好。她把鞋夹在两腿之间,右手拇指、食指拿着针,用力地扎进鞋帮,随即用中指上的顶针使劲地一顶,针从鞋里面穿了出去,左手拽住针,使劲把线扯过来,然后再从鞋外面穿进去,像变魔术一样,只三五分钟,一双本来要报废的鞋就修好了。

  “这双鞋,又可以再穿一段时间了。”冯女士接过鞋,满意地说。

  今年53岁的邓仕兰是四川广安人,1993年,她跟随丈夫来渭南闯荡,两口子勤快踏实,一来就将目标锁定在修鞋这个行当上。“我丈夫之前跟着一位老乡修鞋,有些基础,那时候修鞋的前景也确实不错。”邓仕兰回忆道,当时她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学会了修鞋的基本技能,迫于生计,学成后,俩人就决定分开干,一个人在火车站广场附近,一个人在四号信箱附近。自此后,夫妻俩便与各式各样的鞋子打交道,一针一线认真地修补,这一干就是30多年。

  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手摇修鞋机,一个装满各种修鞋工具的帆布包,一个小凳子,便是邓仕兰“闯荡江湖”的所有装备了。

  她每天天亮出门,日落收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修鞋、补鞋、换鞋底、钉后掌、涂胶,凡是鞋上的事情,没有她不会的。

  在火车站那一片,很多人并不知道她叫什么,甚至不知道她姓什么,但提起修鞋的四川女师傅,无人不晓。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修鞋的年头长,更因为她服务热情、技术好。

  “邓姐,给我这双鞋钉个后掌。”顾客李莹说,她之前跟父母一起在火车站附近居住,跟邓师傅已经认识十几年了,家里很多鞋子都在这里得到了“重生”,她成家后还是会舍近求远过来找邓师傅修鞋,“邓姐性格爽朗,修鞋技术好,钱又收得公道,我们这片的人都喜欢找她修鞋。”李莹说。

  在这过程中,邓仕兰始终专注着手上的活计,剪裁、涂胶、粘贴、打磨……两句话的时间,一张小小的鞋后掌就钉好了。看着顾客满意的笑容,邓仕兰也开心地笑了。

  鞋修好后,邓仕兰还不忘提醒李莹,走路的时候抬头挺胸、别拖拉着脚后跟,有需要了随时过来。

  一上午时间,邓师傅的修鞋摊上,修鞋的、聊天的、歇脚的,人来人往。

  开朗的性格,让她跟顾客成了好朋友,大家每每路过,都习惯性地跟她打招呼,开开玩笑、聊聊家常。“小邓,我去菜市场买馒头,你要不要捎几个。”“中午我家包包子,一会过来给你带两个。”“邓姐,最近是不是瘦了。”……

  “以前顾客多,每天都特别忙,晚上回家还要加班,现在修鞋的人虽然少了很多,但这门手艺还是不能丢,无论这城市怎么变,总有人需要它。”邓师傅笑着说,30多年来,她和丈夫靠着这门手艺,不仅养活了一家老小,而且在渭南站稳了脚跟。

  现如今,除了修鞋,邓仕兰还修包、修拉链、卖鞋垫等,为附近的居民和来往的旅客提供便利。

  30多年的默默付出和坚守,她收获了大家的认可,也收获了自己的独有生活态度。“鞋,要认认真真地修,做人做事也是一样,要脚踏实地。当顾客接过我修好的鞋,夸我的手艺时,我心里十分高兴。”邓仕兰说。

  提及未来,邓仕兰说:“渭南这座城市给了我家的温暖,我要尽己所能,继续为大家提供便利。”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邓仕兰:一锤一锉刀,坚守三十余载

上一篇:凯德西安开展2024年凯德·助力计划之星光音乐会公益活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