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海升苹果分拣线
本报记者 李依涵
小麦连年丰收,我市实现了历史性的“二十一连丰”;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和美乡村创建彰显乡村治理成效,43个“千万工程”示范村通过省级复核验收;特色农业发展势头正劲,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91元,同比增长6.9%……这一份份闪亮的答卷、一处处喜人变化,都在精细丈量着全市农业农村改革的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锚定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和特色食品名城目标,深入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共同绘制出一幅保丰收、产业兴、乡村美的现代农业新蓝图。
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推动现代农业转型
金台区卧龙寺街道光明社区有1700亩高标准农业示范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一年只能种一季小麦,亩产量徘徊在430公斤左右。”该示范田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引进最新种植技术和全面提升改造,现在这里一年能种两茬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年亩均粮食产量达750公斤,亩均净增收800元,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从昔日的“望天田”到如今的“高产田”,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而是我市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生动写照。
(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深入实施“两藏”战略,整镇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6.6万亩,进一步解决了耕地细碎化问题。同时,全市将吨粮镇建设作为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抓手,通过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吨半引领、五‘良’协同、五‘吨’联创、整域推进”的思路,建设了扶风县午井镇等10个吨粮镇、陈仓区慕仪镇洞坡村等20个吨粮村,提升了粮食规模化水平,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活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除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系统的配套,我市还创新思路,将前沿科技元素深度融入田间地头的管理与生产中,成功打造了西北地区首个粮食无人农场,大力推广“嘟嘟农机”应用程序,建成了以数字农机为核心的综合农业服务平台,成为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随着这些新理念、新技术的“种子”播撒进田野地块,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水肥一体机浇灌、大数据等新技术“大显身手”;小田整合成大田,现代化机械设备联合作业场景壮观……处处都彰显着令人欣喜的改革成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促进特色产业升级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想要确保特色产业能够稳健且迅速成长,离不开先进的劳动资料在田间地头的应用。在此过程中,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推动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它不仅能够有效吸引人才与智慧的汇聚,更是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激发内在活力的强大引擎。
今年3月,市农业农村局筛选了社会化服务、智慧农业、吨粮田建设等9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项目》,小切口、深层次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多亏县畜产局和县上成立的奶山羊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培训和长期发展规划,另外还有不少补贴呢。”近日,在陇县城关镇北关村的会军奶山羊养殖农场里,负责人王会军高兴地说,服务送上门、技术送到家,好政策让他免去后顾之忧,一心发展壮大养殖场。自家羊场的养殖规模已经从最初的3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240只,一跃成为规模羊场,去年收入达到了4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组建了宝鸡瑞果产业联盟、陈仓区社会化服务联盟和眉县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中心,带动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建成粮食区域农事服务中心8个、果业区域服务中心3个、奶山羊产业综合服务中心2个,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服务范围由粮食向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扩展;全市共发展各类农业生产服务组织550个,托管服务面积149.04万亩,服务小农户19.31万户,努力实现服务全流程、产业全覆盖、主体全参与,有力有效加快宝鸡农业现代化步伐。
发展新意越浓、服务能力越足、落地技术越多,农业的含金量就越高。如今,眉县猕猴桃产量全省第一,陇县奶山羊规模化程度和羊乳智能加工水平全国领先,千阳矮砧苹果面积全国最大,凤县林麝存栏量全国第一,太白县跻身中国绿色生态蔬菜十强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助力全市特色产业全面提质增效。
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的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这个曾经的“穷山沟”,通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实现“山水田园、秀美上川”的目标,着力解决了人居环境突出问题,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现已将村子“改了行头、换了新颜”,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网红村”,还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环境好了,每到节假日,我们村的游客接待量都在千余人次。”村干部说。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坚持在乡村内涵和外延上“精耕细作”,围绕环境美、产业美、治理美、生活美、党建强“四美一强”目标,坚持一次规划、统筹推进彰显宝鸡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宽敞干净的乡村道路、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整齐有序的农家庭院、硕果累累的果园……如今,行走在宝鸡的村村落落,处处彰显着新农村的美好和活力。目前,2023年全市43个“千万工程”示范村通过省级复核验收。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不但改变了乡村容颜,也让不少村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凤翔区陈村镇紫荆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修建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举办纪念活动等方式,使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曾经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的金台区金河镇永利村,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村集体从无收入到年收入200多万元,吸纳了40余名村民固定就业……
今年初,我市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会,出台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专项推进机制,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一次规划、压茬推进”思路,确定2024年市级重点村114个,让好环境为乡村振兴提成色,让乡村治理为新农村增亮点。
历史的画卷总在改革创新中绘就,辉煌的业绩总在激情奋斗中刷新。我市将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铸就新辉煌,引领全市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在田野上展开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