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现场展示农用“神器”——果园自助式植保坦克
本报记者 贾维 文/图
核心提示
新品种苹果树到底好在哪?果园生产作业的实用农用“神器”有哪些,如何使用?红星、富士等老品种苹果树到底要不要挖除?如何确保每一个苹果在进入市场时都能保持最佳状态……4月11日,全市果园更新换优工作现场会在白水县召开。种植大户代表边看、边听、边学、边交流,纷纷踊跃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技术问题,现场俨然一堂生动活泼的“实务”课堂。
春风拂面,万物勃发。当下正值果园春季管理黄金期,4月11日,一场对全市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果园更新换优工作现场会在白水县召开。市、县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业务骨干及种植大户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果业高质量发展良策。
“新品种无论是从生长状况还是产销量上,都比老品种好多了,果商抢着收,也能卖上价。”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介绍,他们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主体、新机制“五新”理念为突破点,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的科技优势,主要栽植“瑞雪”“瑞香红”等新优品种。不远处,装备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果园弥雾机、割草机、打药机等多款用于果园生产作业的农用“神器”依次在田间大展身手,引得大家连连赞叹。
在该合作社引领整合下,成立了集农田作业、果园机械化管理、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田埂梦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360台(套),总马力达4200余匹,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需求。“新时代的农民不仅要懂农业,还要懂机器。”大家边看、边听、边学、边交流,纷纷踊跃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技术问题,现场俨然一堂生动活泼的“实务”课堂。
红星、富士等老品种苹果树到底要不要挖除?现场果农格外关注品种更新换优问题。白水县嘉林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现身说法。2024年,该合作社对园区老树进行挖除,深翻晒土,并放置越冬,恢复土壤肥力。今年开春后,新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悄然萌芽。整地时,每亩施下约10立方米农家肥和200斤磷肥,为果树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同时,铺设管道改造水肥设施,重建格架结构,从基础设施上为果园的新生奠定坚实基础。开沟后,再次进行土壤处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健康。目前,果园已栽植了M9砧木,品种选用了备受瞩目的“瑞雪”和“瑞香红”。随着果树的茁壮成长,果园迎来新面貌。
另一个苹果高接换优的标杆——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也格外瞩目。其位于杜康镇杨下村的兴华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苹果矮砧密植核心示范区,采用组培自根砧矮化苗,引进了新优品种,并以纺锤形树形建园,实施了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增施有机肥,铺设节水灌溉设施,通过集约化栽培、企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白水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这回是开了眼界,老哥,加个微信回头给我开个‘小灶’吧!”现场,种植大户边记笔记边拍视频,表示受益匪浅。
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把公司发展成全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在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家侧耳倾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群众生产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该公司董事长李小勇娓娓道来。近年来,他们以果园托管服务为核心,探索集技术服务、生产种植、果品包装、冷藏物流、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形成了以果园生产托管服务助力产业扶贫的创新路径,不仅入选了农业农村部首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更辐射带动3个乡镇、32个自然村,托管果园面积达1.2万余亩,涉及群众2213户,有效解决了群众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难题,增强了群众发展果业的信心与动力。
“善用‘农机+农技’新模式,能更好助推社会化服务迭代升级。”在一片惊叹声中,白水县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顺势向大家介绍了他们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成由镇(办)经济合作总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县级技术干部共同组建的区域农事服务中心。其形成的县镇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不仅提供了专业高效的农技综合服务,探索出了农机赋能果业革新的“白水模式”,更为全市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现场会进入尾声,大家兴趣不减。如何确保每一个苹果在进入市场时都能保持最佳状态?鑫盛农业科技公司瑞雪专用贮藏库工作人员依托严把采收时间、使用排管库贮藏、及时分批入库、阶梯式缓慢降温、优化贮藏时间等预冷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因温度波动对苹果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果园春管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果园更新换优工作现场会,既是对新时期果业转型升级、果树靶向换代的动员与部署,也是进一步落实2025年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点任务的重要举措。”市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继续坚持“五新”理念,因地制宜应用我市从实践中探索出的果园更新“五种模式”,即高接换优模式、山坡示范模式、青砧重茬再植模式、错行间换模式、林果间换模式,不断优化提升品种结构,扎实推进全市果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一场开在果园里的现场会